从先知先觉到后知后觉

探索未知领域,一种方法先知先觉,做法就是收集数据,全面分析,综合论证,然后再推进,但是这可能会陷入几个大坑:

  1. 受到一些Cognitive Bias(比如:Confirmation Bias, Survivor Bias, Outcome Bias)的影响,因此做出的判断很有可能有偏差。比如如果相信自己是对的,永远都会找数据,找逻辑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2. 过长时间的研讨,辩论,也只是纸上谈兵,耗费了很多精力
  3. 让反馈来得更晚,调整的机会反而减少了

近两年,G2Rail使用更多的是后知后觉的玩法。某个Team member有了一个感觉的AHA点,不需要别人的批准,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立刻动手去做,尽快发布上线,这之中并不会要求很完美、很优雅的设计。做出一个方案之后,给其他的Team member去看,去监控用户的使用,然后根据评论和发现,来决定如何演进这个AHA点,有可能是干掉,也有可能是修改,还有可能移交给其他小伙伴(Ping Pang AHA),又延伸出其他的AHA点。这种后知后觉玩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

  1.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是纸上谈兵
  2. 更快的迭代速度
  3. 把能量放在创造上,而不是与不同人辩论
  4. 延展出来很多最初意想不到的AHA,而且这些AHA往往不是线性发展,变成了一张网

当然这也的玩法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有一些要求:

  • 打穿能力 – 只需要一两个人就能从想法到实现打穿,推出原型并上线。这对于个体的技能,视野(技术、设计、商业),思考方式有很大的挑战。
  • 重构能力 – 由于变化很快,初始版本往往也很粗陋,需要不停地对于业务功能、技术实现、数据进行调整。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