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脸”的美德

斯坦福大学教授,同时也是《Mindset》一书的作者Carol Dweck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学生们被分成了两个组 - 努力组和聪明组,然后对两组学生做了如下的比较试验。

实验1: 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的下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可以是

  1. 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当然这意味着有可能做错,同时这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2. 一道简单的题目

绝大多数努力组学生选择了1(更难的题目);而绝大多数聪明组学生选择了2。如果把一道极难的题目同时交给两组学生,努力组学生会十分努力,享受这个挑战;而聪明组学生很快就泄气了。

实验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他可以选择

  1. 和那些表现好的同学一组
  2. 和表现不好的同学一组

绝大多数努力组学生选择了1(和高手同组,这意味着自己像一个学徒,有更多的学习和提高机会);而绝大多数聪明组选择2。

实验3: 在完成一道难题之后,互相给出建议,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分数。

努力组学生总是给出很多的建议,而聪明组学生的建议很少,甚至有40%的“聪明”学生对于自己的分数撒了谎。

这系列实验揭示了对于失败以及努力的态度。看似聪明的同学,害怕失败,在乎结果,所以作出了并不聪明的选择,他们显然不够不要脸

怕丢脸 - 来自于爬行动物脑(Reptillian Brain)的阻力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哪怕平时准备的再好,一到考试的时候或者比赛的时候发挥不出来,其实原因很简单 – 因为有可能失败。太怕丢脸。怕丢脸有生理角度的原因。

在脊髓的末端的大脑部分称之为爬行动物脑(Reptillian Brain),这部分脑是人作为动物与生具来的,在人体中主要负责保护自己,保障生存以及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威胁。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动物,是因为几百万年中,人脑进化出了新皮层(Neocortex Brain),而且新皮层具有超多的褶皱,因此人们才会学习、分析等等高级能力。

就像人们在生命的紧急关头会做出不经过思考的快速响应一样,每当发现异常情况,或者产生情绪(生气、恐惧、紧张、报仇)时,爬行动物脑会立刻掌管身体的控制,让擅长思考和学习的新皮层退居二线。

在人类社会中中,爬行动物脑会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因为在部落所处的阶层对于如何在部落中生存十分关键,爬行动物脑是所有这些阻力(恐惧后的反应)的源泉。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公众演讲的恐怖程度仅次于自杀”,很多人不愿意/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意见,产品团队总是想做出一个完美的产品,有一个完美的上市。越怕失败反而越容易导致失败,人们太过于要脸。

 

不要脸 - 让客户满意的秘诀

如果我们提供完美的产品功能,一下子满足客户的所有要求,客户一定很满意。设想一下另外一种情形,产品上线后客户发现一个问题,向产品开发团队反映问题后,马上获得相应,马上修复,赞;客户又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马上又得到响应,太赞了,客户马上就会有主人的感觉,满足感急剧上升。正如Elon Musk经常提到的,他会“极度重视负面的反馈”(Pay extreme attention to negative feedback)。

无独有偶,360也提倡“三个凡是”:

  • 凡是用户提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从用户的角度想解决方案;
  • 凡是负面的信息,即使是对手的枪稿,也要找到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
  • 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

 

颠覆性的产品创新需要不要脸的玩法

创新失败率极高,Steven G. A和Burley J在1997年5月的《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第40卷 #3的16-27页中提到 – “3000个想法 = 一个商业成功”。

对于创业项目来说,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对于产品经理以及产品开发团队来说,首先第一步要回答的问题是“做什么?”。而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绝大多数跟抹黑走路没有区别,没有人会给他们方向,因为根本不会有地图。”对于那些墨守成规、谨小慎微等待升迁的经理人们,大多数人都将遭受失败、轻慢和贫困,但是我们应该感谢你们为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他人的脱贫而承担的风险和作出的牺牲。你们正是人类进步的来源”。正因为如此,《反脆弱》的作者Nassim Taleb建议美国设立“创业者日”。

在这个过程中,但是没有人能够告诉团队答案,而在没有获得真实客户数据之前,争论丝毫没有意义,只能用排除法,快速试错。只有快速发布产品简陋版,让真实用户使用,从而获得用户数据,才会杜绝“盲目乐观”(False Positive)和“盲目悲观”(False Negative)。分享之后就会有反馈,哪怕没有反馈,其实已经是一种反馈了

所以才会有精益创业中的MVP,Alistair Cockburn把它称之为可以行走的骨骼(Walking Skeleton),而我把它称之为不要脸的内裤版本。通过内裤版本持续试错,才会有更好的产品、更大的影响。而这一切需要不要脸的精神。

完美是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形容词。

 

不要完美,聪明公司的都很不要脸

瑞典的Spotify公司近几年业务发展十分迅猛,他们公司的玩法也给了业界其他公司很多启发(关注“意启Innolauncher”,并发送”spotify”就可以了解Spotify公司的玩法)。在公司里有一块大白板,白板上贴了很多报事贴,每一个报事贴都是一次失败的尝试,Spotify认为失败是公司很重要的财富,应该好好利用并且积极鼓励。白板上赫然写着”为失败喝彩”(Celebrate Failure)

乐高公司同样鼓励失败的文化,它的CEO Jørgen Vig Knudstorp认为:

根本不应该指责失败,而应该指责那些不去帮手或者不向别人求助的行为。

(Blame is not for failure, but for failing to help or asking for help.)

谷歌同样鼓励不要脸的文化,在QCon伦敦的《谷歌的创新》演讲中,谷歌的工程总监Patrick Copeland告诉我们,谷歌的产品团队会认为被羞辱是产品发布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每次发布都应该感到羞耻,这样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而全球最大、最成功的Design Studio,IDEO的座名佑就是”Fail often in order to succeed sooner”,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翻译成“失败乃成功之母”?

《人月神话》的作者Fred Brooks提到过:

“好的判断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来自于错误的判断”。

(Good judgement is the result of experience … Experience is the result of bad judgement. )

 

对所有人都不要脸?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既然分享或者产品发布是针对真实客户,那是不是应该把内裤版本发布给所有客户,答案是No。因为绝大多数客户不会关心我们的产品或者分享,如果让他们看到丑陋的发布,再次赢得他们信任的成本会急剧升高。因此需要找到那些愿意接受我们的不完美,并且愿意给我们给出批评或者反馈的那部分客户。答案是紫牛(关注“意启Innolauncher”,并发送”紫牛”就可以了解到牛为什么应该是紫的,而不是黑白或者黄色)。

Geoffrey Moore在《Cross Chasm》中提出了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对于所有客户做了细分,而所有客户的特征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现代产品推广或者营销都是针对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和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因为绝大部分客户都属于这些类别。但是这些客户的几个明显特征是:

  • 不愿意尝试
  • 不愿意承受失败
  • 很忙,对于接受新想法、新产品十分抵触

早期大众和晚期大众不会有耐心尝试,更不会为我们的失败埋单。答案就在早期受众,早期受众的特征是:

  • 愿意尝试新想法
  • 可以接受失败
  • 十分愿意提供反馈

其实就是《紫牛》中的铁杆粉丝。从目标市场中,找到铁杆粉丝,然后不要脸的分享给他们,接受他们的挑战,拍砖,然后迅速不要脸地再给他们下一个版本。

 

怎样做到不要脸

不要脸的建议之一:开始行动

借用《A Touch of Greatness》作者Frank Tibolt的一句话:

我们应该被教会不需要等待灵感来启动一件事,行动自然就会产生灵感,而灵感很少会导致行动

(We should be taught not to wait for inspiration to start a thing. Action always generates inspiration. Inspiration seldom generates action. )

不要脸的建议之二:完成事情

真正的艺术在于完成事情,而不是启动事情,哪怕是失败,也是完成的一种形式。(关注“意启Innolauncher”,并发送”完成宣言”就可以了解到完成意味着什么)

 

不要脸的建议之三:关注当下

功夫熊猫中的师傅告诉我们, “过去是历史,明天是个谜,今天是个礼物”(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Mistery, Today is Present)。过去的结果,无论成败,都不代表任何问题。因为失败而心绪不佳,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都是爬行动物脑抢占大脑所有权的表现。关注于现状,如何去改变。

 

不要脸的建议之四:关注努力、专注、毅力

成败与否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关键是持续去尝试、不停歇地努力。这对于家庭中的小朋友的教育尤其关键,不要单纯按结果论成败。


不要脸的建议之五: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挑战我们的脑干,让它Shut up,快速地试错、分享,哪怕是找身边的人去验证想法、或者往讨论组中抛话题,写一片博客。超过一个星期才能验证的想法,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我的文章同时在意启部落分享,关注意启:

1)扫码关注:

【声明】意启部落所有文章均为部落成员原创或翻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文章作者为:意启部落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