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镜子

网球学员Jacky来到Tim Gallwey面前,“我的反手总有问题,能不能帮我纠正一下?”

Tim: “当然可以,那你的问题是?”

Jacky:”我反手挥拍的时候拍柄老是抬得过高,我找过五个教练了,他们教给我很多的要领,可是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Tim: “那你能在我面前试挥几下反拍么?”

Jack: “当然可以”。

果然如此,Tim暗想: “可是为什么前面的那些教练都不能成功帮助他改正呢?”

Tim: “你的反手不错,如果能做一些小的调整就更好了,这样吧,你先自己观察一下自己的反手?”

Tim把Jacky领到一个大的玻璃墙面前,”你在对这镜子挥几下反拍吧?”

Jacky: “啊,我的天!我打反手的时候,拍柄怎么翘得这么高?”

渐渐的,Jacky开始照着镜子慢慢降低拍柄。

开始有感觉了,离开镜子,继续保持这样的感觉。

Jacky: “天呐,就十分钟的时间,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原来单为这个上了二十个小时的专项训练课!”

Tim: “那我教你什么了?”

Jacky: “哦?你好像什么都没有教我,你就是能够让我更近的关注我自己、关注我自己的问题。”

改编摘自“Inner Game of Tennis – The Classic Guide to the Mental Side of Peak Performance” by Timothy Gallwey

 

在上面Tim给我们指出了作为卓越教练的一个十分特殊而且关键的能力,帮助学员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用“放大镜”去关注这些问题。而成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学员会很自然地找到方案去解决。开始的时候,学员并非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他只是听别人说这个问题,自己其实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这个问题。而等到站到镜子面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仅仅十分钟问题就能够解决,而且解决方法总是那么“自然”的反应。

 

很多时候,教练的好坏并不在于能够帮助团队多么“标准”地导入Scrum,XP或者Kanban,他带的团队能够多么像的是用Scrum。

“啊,团队A,你的Kanban沒有用WIP Limit,你应该使用WIP Limit,是这样做的。。。”;

“啊,团队B,你的燃尽图怎么是用故事点,应该用小时”;

“啊,小C,你必须用持续集成,我们来把他建起来”。不能说这样的教练不好,但是他们总是替代团队或者学员来思考,帮助团队来解决问题,提团队思考,最后成为客户不能放弃的“枴杖”,而对团队来说,学习并引入了这么多的技巧和工具,解决了他们的多少问题,他们自己不得而知。“哦,敏捷太贵了,太难了。”

 

回想到前一阵子带的一个Kanban团队,尽管“形式上”是用Kanban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完全不得要领,除了有一块儿“板”。

Team lead: “Daniel,现在我们这里挺乱的,你是专家,肯定知道更好的方法。这样吧,你跟我直说,我们照办就行了”

Daniel: “恐怕你要失望了,我不是来给你提供解决方案的。这样吧,我们一起开一个Retro,看看有那些问题吧。。。”

在Retro会议中

Team member A: “我每天手头的bug总是解不完,而且不断有客户骚扰,我不知道该先做什么?什么都做不完。”

Team lead: “我每天都会收集到很多bug,有从客户来的,由从PM来的,也有从team member那里来的,我还要负责把bug分配到各个team member,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Daniel: “那大家觉得我们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Team member B: “我们每个人的干扰太多,每个人会受到客户的骚扰,我们也不知道哪个优先级更高,疲于应付。。。”

Daniel: “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吧”,接下来做了一个关于Pull的游戏。游戏对基于Pull和基于Push两种方式做了比较。

Daniel: “借鉴刚才的游戏,大家觉得从刚才的那个游戏中是否能够借鉴到些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们目前的困境?”

Team member A: “我们所有人都把接受到的需求转到Team lead那里,由他统一排优先级,放到我们的板上,我们按照顺序去认领任务就可以了”。注:这已经从原来的基于Push的所谓的“看板”,成功转为基于Pull的模型。

尽管团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Kanban,但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了解自己的问题,自然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个星期后的另外一次Retro会议上

Team Lead: “我们上次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一次再找到一个问题,把它解决掉。如此下去,一年之后我们岂不是很伟大了。。。”

 

好的教练不应该单单给团队Push各种各样的实践。教练应该给团队镜子,暴露出并放大团队的问题,并让团队感觉到“痛”,看到“痛处”了,团队自然就会容易接受教练的建议,更加顺畅自然地引入实践。

 

Share

6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